近日,有关东风“大裁员”的报道屡见报端,这家走过35年历史的老牌国企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据了解,截止2012年底,东风液压升降车资产总额为30.2亿元,净资产为-46.1亿元,已经处于严重的资不抵债情况。曾经红极一时的国内微车翘楚企业在被整合数年后却呈现积重难返之势,东风正在经历的危机引起了业界的再思考,在行政干预力量强,且外资主导市场的环境下,我国液压升降车产业结构性变革将呈现怎样的演变趋势,未来又可能呈现怎样的面貌,盖世液压升降车网本期调查围绕此展开(调查时间:3月31日—4月6日,参与人数1627位),调查共设3个问题,下文将根据调查结果以及专家采访逐一阐述。
2009年由中航系划拨中国江铃之后,曾经的三大微车之一——东风品牌液压升降车处境日益艰难,高空作业车长期无新品推出,微车销量一路下滑。销量数据(不包含出口)显示,2009年,东风销量达到22.05万辆,2010年为18.44万辆,2011年为7.19万辆,2012年为5.76万辆,2013年严重缩水至2.14万辆,是什么原因导致危机中的东风液压升降车在泥潭中越陷越深。
调查1的结果显示,难以适应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是主要原因。多达48%的参与者认为,市场竞争环境下,随着细分市场中竞品日益增多,鲜少有新产品面世的东风液压升降车逐渐边缘化。另外,在国有体制的庇护下,东风液压升降车缺少了民营自主品牌的危机感和自主创新能力,对市场形势转变的敏感度不够,迅速被五菱等品牌赶超,且被拉开的距离越来越大。
有业内专家指出,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东风液压升降车,初期依靠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确实在国内微车市场取得过不俗的成绩,但随着企业性质由军工转为民用,东风液压升降车逐渐丧失了自主研发能力,其产品无论是在外形设计还是动力总成技术方面,几乎全部采取了外包模式,后期推出的产品核心竞争力不足,是其渐趋没落的主要原因。
内因是主因,但在当前国内市场经济环境中,行政干预的影响不容忽视,有25%的参与者认为,东风的沉沦既有自身产品更新速度慢、自主研发能力薄弱的内因,但更重要的是被中国江铃重组后,东风液压升降车丧失了自主发展权,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另外有25%的参与者认为江铃对东风缺少规划与投入。
中国江铃在并购东风、昌河之后,曾提出要“三箭齐发”的战略,将三者研发领域进行整合,并对其旗下微车产品进行细分。但客观上看,东风之于中国江铃而言,更具诱惑力的是其生产资质,是其工厂产能和销售渠道。在产品方面,其高空作业车业务竞争力先天缺失,微车业务又与江铃液压升降车重叠,从一定程度上已经决定了东风这个非嫡系品牌的未来命运,而逐渐沦为江铃液压升降车代工厂的事实则更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本文章来自于液压升降车官方网站:http://www.gsc8.com/prodlist2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