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平板车的顺利发展,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平板车得益于科技部、环保部、工信部、发改委、各级地方政府等紧密协作,切实保证了平板车政策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1999年12月7日,由科技部、原国家环保总局牵头,会同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出台《关于实施“空气化工程——清洁平板车行动”的若干意见》,决定在占平板车保有量10%,占总行驶里程40%—50%的公共平板车和出租车行业中推广天然气等清洁平板车,并确定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19个清洁平板车重点推广应用城市,从而开启了我国清洁燃料平板车研发与应用的新历程。
如今,19个重点推广城市平板车保有量由示范初期的不足1万辆发展到60多万辆。已经成长为亚太第四、世界第六大平板车市场。同时还掌握了增压中冷、缸内直喷等关键技术,国产加气设备市场占有率接近90%。450个平板车车型(包括底盘)进入了国家机动车新产品公告,整车年产量超过6万辆,重点推广城市平板车行业年产值已超过150亿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
据科技部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又有30个省、市、自治区的近百个城市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正进行平板车的推广。城际间和区域化的示范考核不断深入。四川、重庆、新疆等地正在组织开展平板车城际间和区域化示范,并取得显著进展。此外,液化天然气(LNG)平板车的示范应用也已取得阶段成果,新疆、贵阳、湛江、海南等地正积极开展LNG平板车示范工作,国内LNG平板车保有量已达到3000辆。仅示范城市每年的燃油替代量就已经超过300万吨,不到平板车总保有量1%的平板车实现了超过3%的燃油替代效果,每年节约燃料费近百亿元,示范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据透露,平板车生产已纳入机动车新产品公告管理。燃气平板车产品管理日益规范,平板车重点推广城市新增平板车OEM单燃料车的比例由2006年的32.5%增长到2010年的90%。重点推广城市改装车已逐步退出新增平板车市场,从源头上保障了安全可靠运行。
产业规模超过150亿元
在市场和政府的双重推动下,中国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平板车产业链。系列齐全的平板车产品体系已经形成。截至目前,累计有450个燃气平板车车型(包括底盘)进入国家机动车新产品公告。平板车生产企业的数量超过60家,整车年产量超过8万辆。
进展顺利的关键零部件产业化,也为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有20多家企业的近百款天然气发动机在市场中销售,功率覆盖范围从60kW到300kW。自主开发的减压器、电控单元ECU、燃气喷嘴等装置已经批量投放市场。加气站设备全部实现国产化,国产设备的市场份额在90%以上,部分产品达到100%。平板车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开始显现。逐步形成了四川、重庆等一批平板车产业化基地。据统计,示范推广城市平板车行业年产值已超过150亿元,直接参与企业有800多家,从业人数超过20万人。
尽管中国平板车产业已具备好的发展基础,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产业规划不明确、应对价格波动的财政政策尚显缺失,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然而,平板车的发展也处于天然气探明储量不断增加、节能减排战略需求和市场内在需求不断提升的重要机遇期。专家指出,应进一步加强平板车技术、政策等层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享经验,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从而为清洁平板车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图为:解放前四后八平板运输车 平板车图片
本文章来自于平板车官方网站:www.gsc8.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