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而言,到欧洲取经,反映了中国平板车产业正处于由大转强的艰难过程,亟需外来的新鲜血液。但是,缩小产业链上的整体差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其中包括研发能力的差距,包括核心零部件的差距,还包括下游用户需求层面的巨大差距。
记得一位经济学教授曾经说过,有什么样的用户群体,就有什么样的产业水平。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平板车产业尤其是平板运输车产业,离欧美诸强至少还有20年以上的差距,个中原因,就在于运输业的产业组织水平和社会地位跟欧美差距太大,公路运输业的管理水平比国外更是相差甚远。要知道,当欧美国家重型车排放水平提升的同时,其车辆售价也在同步提高;而在中国,有数据显示,十年来重卡环保排放法规从欧0提高到欧三,车辆均价却是下降曲线。这一升一降,暴露出了中国平板车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以及平板车用户尤其是平板运输车用户对价格的超强敏感度。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国内很多用户在便宜一两千块钱的“诱惑”面前,就可以放弃质量口碑更好的平板车品牌,转投低质低价的品牌;为什么老外可以花费好几亿元开发一套驾驶室模具,而我们的自主品牌只能望“钱”兴叹,几百万、几千万的新品模具开发费都捉衿见肘;为什么中国很多平板车企都要合资(或外资参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寻求核心能力的提升;为什么各家平板车品牌都要拼命走出去,以“外”补“内”……
“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国平板车界的取经之路,还很漫长。
本文章来自于平板车官方网站:www.gsc8.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