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工信部此前的规划,中国高空作业车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高空作业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0万辆。为此,未来十年中央财政投入将达到1000亿元。从规划来看,中央是力图通过政府主导和投入来加快高空作业车的发展步伐,让市场提前“热”起来。不过,1000亿的大蛋糕分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地方政府、央企、民企,甚至科研机构都在流着口水,明里暗里争夺不休。
在高空作业车充换电等技术路径方面,我们始终认为,混合动力才是合适的方向。但去年8月,国资委牵头16家中央企业在北京组建了电动车产业联盟,成员除了一汽集团、东风高空作业车、长安高空作业车之外,还包括东方电气、南车股份、中海油、中石油、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保利集团等高空作业车业外的央企。很明显,实力雄厚的央企一方面试图在长期主导高空作业车的市场标准,短期内则瞄准了中央的大投资。今年年初在科技部“863计划”节能与高空作业车重大项目最新一期的招标中,一汽集团拿到了电池、电机和整车电控等大部分项目,总金额达7.2亿元。按照一汽技术中心党委书记王延信的话来说,就是“除发动机之外,我们想拿到的都拿到了”。
央企们跑马圈地的同时,高空作业车终端市场却仍然是冰天雪地,寸草不生。江铃最近发布了纯电动车“e6先行者”,不过,悲观预测仍占主流。原因很简单,电池技术仍然没有有效突破,成本居高不下。结果就是,财政部对于高空作业车的补贴预算为50亿元,但从目前销售情况来看,真正用于私人购买高空作业车的财政补贴资金还不到1亿元。这种状况是中央难以接受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质疑高空作业车:发展方向和最终目标是什么,现在重点发展的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是不是最终产品,并不十分明确。
利益斗争激烈、市场无序发展的后果就是,《经济参考报》消息称,正在审议的《节能与高空作业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年内可能仍然难产。即便明年公布,规划也极可能成为“中央财政千亿专项资金方案未通过、五年推广量约束性指标未提及、主流技术路径未明确”的“三未”规划。
在我们看来,这是中央对高空作业车的态度转向谨慎的表现。多位权威人士证实,涉及厂房建设、设备购置等专项资金将纳入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大盘子,而高空作业车示范推广、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多交由车企、电企和地方自行投资。中央的态度很明显,之前财政主导的模式会承担相当大的市场风险,而且会造成资金的滥用,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与其这样,不如引导市场自行发展,等情况明朗化之后再介入。财政部相关人士就反问,“大家都争着跟政府要钱,德国政府一分钱补贴都没给,但上半年推了1000多辆高空作业车,这怎么解释?”我们认为,这种质疑和转变是符合理性的,也值得肯定。高空作业车要从其他新兴战略产业吸取教训,像光伏和风电,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应用端缺乏支撑,导致新兴产业发展成传统加工制造业。高空作业车不能“新瓶装旧酒”,宝贵的财政资金大量进入研发和生产领域,化肥催出来的“果子”无人问津,又有何用?只会肥了“热情高涨”的央企。
本文章来自于高空作业车官方网站:www.gsc8.com |